【勘破西游】指点悟空的樵夫究竟是哪方高人?是菩提老祖的弟子吗?

【勘破西游】指点悟空的樵夫究竟是哪方高人?是菩提老祖的弟子吗? 勘破西游 新解西游记 第1张

  一直觉得,西牛贺州山林中那个指点孙悟空寻仙的樵夫是个高人。

  不知道多少朋友的看法和我一样?

  那么,樵夫高在何处?

        因为他已经明悟了人生大道,甚至,在不经意间,樵夫已经踏上了仙途。

  人生在世,最难摆脱的是什么?

  是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求。

  古今有多少人,为了名利,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巧取豪夺。说不尽的帝王将相风云录,道不完的王侯公卿富贵梦。可是,一朝梦断,魂归离恨天,还能剩下什么?

  所谓功名,所谓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如流水而来,似浮云而去。

  樵夫呢?

       “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

  樵夫的生活很平静,平静到如水一般。每天,他上山砍柴,从不多砍,永远一担。担到集市上,换三斤米,足够母子两人一天吃,一切就ok。

  樵夫的生活中,没有买卖的争执,更没有权谋机心。

  古时候也有许多樵夫。寻常樵夫会想啥呢?——今天我要多砍一担,就可以多存三斤米,三五年下来,便可以攒点钱,摆个小摊做买卖,以后就不用天天砍柴那么辛苦了。我日日辛苦,每天攒钱,再过三五年,租个小店面。再过三五年……

  可在樵夫看来,即便最后过上骏马高阁、鸡鸭鱼肉的富贵生活那又如何?那时候身心俱疲,人生已老!

        还不如现今,除了最基本的生活,无欲无求,逍遥快活。

  看穿世情,明白本心,樵夫已经领悟了欲求之道。

  人生在世,最难舍弃的是什么?

  是对家人、儿女的牵绊。

  不过,那是对俗人,对老百姓而言。对于一个修仙者来说,家人、儿女的牵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呢?

  仙人寿元悠长,动辄有数百上千年,甚至数万年乃至永生不死,寿与天齐。于是,注定了要和家人分离,注定了家人只是仙途中的匆匆过客。

  一想到可以长生,多少人毫不犹豫舍弃家人;一句天道无情,多少人挥剑斩情丝,舍弃亲情、爱情、友情,乃至一切的情。

  多少人只是有望长生,有望成仙,就已经冷漠无情,抛妻弃子?

        樵夫呢?

  三界奇人菩提老祖是他的邻居,且对樵夫极为看好,以至于亲自为其度曲。可以说,只要樵夫开口,菩提老祖必定收他为徒。

  可是,樵夫近水楼台不爱月,向阳花木不恋春。

  樵夫告诉孙悟空:“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其实,并非樵夫不能修行,而是他在尽孝和修仙两者之间,选取了尽孝,舍弃了修仙。

  修仙是为自己,尽孝是为母亲。在己与人之间,在索取和付出之间,樵夫选择了他人,选择了付出。

  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樵夫已经领悟了取舍之道。

  孙悟空听了樵夫的叙述,也颇为感动,不过,他希望樵夫陪他通去寻访仙人,并且说:“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把菩提老祖的洞府所在详细告诉孙悟空,然后说:

“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樵夫为何不陪孙悟空同去?

  樵夫说:老母何人奉养?意思是陪了孙悟空去,母亲就要没饭吃了,就会受饿了。这句话看似有理,其实纯粹是借口。

  后文提到,三星洞距离樵夫不过七八里路。以两人的脚程,就算山路再难走,顶多一个小时。耽搁一个小时砍柴,很可能会耽搁一小时卖柴,耽搁樵夫老母一个小时吃饭。但是,耽搁一个小时吃饭,老母亲就会饿死吗?樵夫是一个大孝子,本应当是一个大好人。其母也必定通情达理。若是因为帮人而耽搁吃饭,老母未必会责怪樵夫,甚至可能会赞赏樵夫。

  总之,这都是樵夫的借口,根本原因是樵夫不想去三星洞门口。

  为了什么?

  并非樵夫冷漠,若是冷漠,他就不会详细指点孙悟空。

  樵夫明白,既然已经选择了尽孝,就等于放弃了仙途。既然自己做出了这个选择,就不要拖泥带水,三心二意。陪同孙悟空前去三星洞,这不就等于想要修仙?孙悟空说:“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连拜菩提为师都可以放弃,还会在乎小小石猴的一点回报?

  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没有彷徨,没有犹豫,樵夫已经领悟了信念之道。

       在我吃西红柿的《莽荒纪》中曾经提到了菩提,也写到了这位樵夫。那本书中说,樵夫乃是菩提老祖大弟子,法力无边,神通广大。

      在我看来,修仙即是修心。什么是仙?不像凡人一样日日忧愁,夜夜烦恼就是仙。

        但凡是人,就有欲求,一有欲求,就有贪念。想念而不得,于是生烦恼。

        如何才能没有烦恼?就要斩断欲求。之后菩提老祖为石猴取名“悟空”,不就是要让猴哥看透一切,不要有牵绊吗?

       只是,即便太上,也只能忘情。

       何谓忘情?

       只因有情,所以需要忘情。樵夫舍弃口腹之欲,舍弃名利之心,却不愿意斩断最初的母子深情。

       在我看来,菩提老祖自创《满庭芳》歌曲传授樵夫,就如随手创造“筋斗云”赐给孙悟空一样,都是祖师依据不同弟子的性情,开创的不同修仙大法。

       换言之,樵夫每诵念一遍《满庭芳》就等于是在修仙。

       我想,其母归天,樵夫尽孝完毕之日,就是樵夫成仙得道之时。

再谈谜一样的菩提老祖,为何化身佛祖,传授道法?



声明:

版权丨叶之秋(yezhiqiu1979)

编辑丨司马青衫

标签: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www.simaqingshan.com/post/928.html

已有 2 位网友参与,快来吐槽:

网友昵称:我是我
2楼我是我游客2016-11-15回复
悟空有欲望而且永不停止,学了长生学七十二变,学了七十二变学筋斗云,每次都说不忘师父大恩,在人家那里又吃又住又学。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菩提老祖的技术有那么容易学的吗?是你说要报恩的。他要悟空吃七回烂桃山的桃子才教,就是吃了烂桃植入细菌。烂桃就是难逃。就是菩提可以随时控制住你悟空,你在劫难逃。一开始菩提问悟空性什么,他说人家打骂我都不恼不嗔,无性。后刚回花果山就与混世魔王大开杀界,完全不是个修道之人。就是吃了七回桃子,中毒了,性情也变了。樵夫的欲望不大,思考问题单纯所以菩提利用不了。菩提教他《满庭芳》完全为了自己,因为在这个优美的环境里居住有个整天愁眉苦面的两母子邻居,那成什么体统。不见悟空变树,大家喧哗,老家伙拿的杖出门口要打人,小气。
网友昵称:我是我
1楼我是我游客2016-07-02回复
悟空有欲望而且永不停止,学了长生学七十二变,学了七十二变学筋斗云,每次都说不忘师父大恩,在人家那里又吃又住又学。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菩提老祖的技术有那么容易学的吗?是你说要报恩的。他要悟空吃七回烂桃山的桃子才教,就是吃了烂桃植入细菌。烂桃就是难逃。就是菩提可以随时控制住你悟空,你在劫难逃。一开始菩提问悟空性什么,他说人家打骂我都不恼不嗔,无性。后刚回花果山就与混世魔王大开杀界,完全不是个修道之人。就是吃了七回桃子,中毒了,性情也变了。樵夫的欲望不大,思考问题单纯所以菩提利用不了。菩提教他《满庭芳》完全为了自己,因为在这个优美的环境里居住有个整天愁眉苦面的两母子邻居,那成什么体统。不见悟空变树,大家喧哗,老家伙拿的杖出门口要打人,小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