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你有多少点赞之交?

  学者认为, “点赞之交”是新媒体时代下人们互动需求的一种体现,点赞表现出一种正向的态度,点赞的人心态是渴望与朋友交流的。


  朋友之间的关系,常用“XX之交”来形容,比方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颇相如的刎颈之交。微信在2012年推出朋友圈功能之后,点赞大行其道并很快催生出了一种朋友关系——点赞之交。


  今年1月19日微信更新6.1版本,更是把点赞推上了巅峰:其中一项新功能是统计你在过去的一年里送出多少赞、收到多少赞,很快引得众网友大晒数字。对于朋友圈的点赞行为,或许微信欢迎页的10个字即可高度概括:点赞太容易,当面夸太难。


  一种观点认为,微信点赞满足了个人情感宣泄的需要,满足了个人使用者社会整合的需要,加强了使用者与家人、朋友等的联系与互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点赞之交”是新媒体时代下人们互动需求的一种体现,点赞表现出一种正向的态度,点赞的人心态是渴望与朋友交流的。


  “赞士”每条消息下必留一赞


  昨日下午,记者与沈阳市民康先生取得电话联系,他很利落地说出了自己一年以来的点赞数,“15000多个,微信更新时候记住了,被点赞跟这个数差不多。”


  像康先生这样的点赞手,有个专门的称呼叫“赞士”。据人民网报道,有网友一年之内点赞超过10万,并称“用点赞表达友善”。“赞士”所过之处可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朋友圈每条消息下必留一赞,有的引起共鸣的消息甚至还要“手动再赞”。


  康先生2012年开始玩微信,当年4月19日微信更新发布朋友圈功能之后,他每天会把自己的朋友圈信息全部“扫荡”一遍,尽管有些不会仔细看,但也会留赞。他自己发布的朋友圈信息多是轻松搞笑的,还有自己的生活状态。


  与点赞达人们不同,有的网友则送出上千赞,自己却收到不足100个。市民唐心怡就是这样的一例。“或许是我发的东西不吸引人?不能引起共鸣?要么是发布的时间不对?”唐心怡很苦恼地分析,但始终不得要领。


  过去一年平均每天发朋友圈3条,收获4000多赞的李秋明告诉记者,其实在朋友圈获得朋友们的点赞是很容易的,“发风景图片、美食、异域风情都很容易,还有就是晒晒自己的好运或者悲催的事也行,很多时候晒家庭亲子幸福照获得的点赞也很高!”“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你的微信朋友圈有多少人。”李秋明说,如果这个“人口基数”太小,那么想获多赞是不太可能的,“同学、同事、亲属包括工作结交的都加上,你再发个朋友圈,那点赞的肯定就多了去了!”他说,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几位很喜欢晒宠物,猫猫狗狗的萌照下面常常排着好几行赞。


  啥样的朋友算是“点赞之交”?


  当“点赞”成为社交网络上外延最丰富的行为后,对于“点赞之交”算不算真朋友的讨论也随之热烈起来。


  在沈阳一家广告公司供职的王楠毫不犹豫地告诉本报记者,“点赞”的往往不是真朋友。理由是“真好的朋友谁点赞啊,都是互损!”万万没想到,王楠的言论还得到了不少随机采访对象的认同。受访的孙女士也说,她的微信朋友圈里,点赞的都不是太熟悉的朋友,真正平时关系好的都会评论,哪怕有时候只有几个字。


  沈阳市民刘军向记者讲述了他对“点赞之交”的看法。去年夏天,刘军出差去了趟青海,在当地结识了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青海之旅结束后,有能张罗事儿的同行者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把刘军等此次青海行的朋友都拉进了群里。“大家无聊的时候就会在群里相互问候,个别的朋友还发展了单线联系。”刘军说,之后问题来了。刘军发现他每发一条朋友圈信息,两个保持单线联系的“青海好友”就会给他点赞。“赞”点多了,刘军心里就有了微妙的变化,“按说我跟这两个朋友真不算多熟悉,估计见面的话,也说不上几句话,但是频繁收到点赞后,我就也会偶尔给他们回一个赞,这种心理也说不好为什么。”


  另一位受访对象陈立则说,他把“点赞”视为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功能。“有时候一个赞,看着不费事,但传达出去的意义其实不小。”陈立讲了他的一个经历,刚刚年过三十的他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次初中同学会,聚会结束后互相加了微信。“其实彼此的生活离得很远,我对他们发的朋友圈状态并不感兴趣,但也会点个赞,这样的话,下次大家见面也不至于因为完全没有交流而尴尬。”


  点赞心理动机远不是无脑地表达善意


  昨日记者就“点赞的心理动机”采访了多位市民,有市民认为这个功能其实很有用处,远不是“无脑地表达善意”。


  李秋明表示,自己点赞一般点给那些“见过面、不太熟、很在意关系、不知道说点啥好”的朋友,“只要不是悲戚内容的朋友圈,几乎都可以点个赞。我不太熟悉的朋友,也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如果写评论的话不知道写点啥,所以点赞就成了好办法。”“那对非常熟悉的朋友呢?”记者问。“那就使劲损呗,互相埋汰,当然都是善意的,开玩笑很轻松,反而更能维持亲密的关系。”他说。“我工作上的关系单位人士,是我比较在乎的人,在朋友圈里跟他们距离的拿捏,我总是考虑很多,”市民徐威说,“这些人都是因工作结识,日后很可能多次合作,如果我把人家发出的朋友圈信息当做空气,那肯定不合适,评论还可能适得其反,点赞是个好办法!”


  对于在2014年非常流行的“集赞送礼品”活动,受访者认为基本属于“生拉硬拽”。“今年朋友圈里基本看不到这种信息了,去年很常见。”受访者管宏说,“发布这种信息的朋友往往没法集到获得礼品标准的赞,于是很多人就给朋友单独发信息,收到这样的信息感觉有点无聊,但碍于朋友情面还是去给点个赞,毕竟只是举手之劳。”“对于朋友圈信息,我从来都是只看内容,不看发布者是谁。”受访者徐威说,她只在意信息是不是合自己的胃口,“有个朋友发的每句话都特别对我的路,我就总给点赞,时间一长,我俩都发现对方跟自己的爱好兴趣审美几乎完全一样,甚至最近哪个电影好、哪个不好都惊人的一致,于是从很泛泛的朋友变成了密友!”


  微信点赞者的“使用与满足”


  微信诞生后,作为其功能之一的点赞,近两年已经成为传播和相关学科研究的对象。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邓高峰在《“使用与满足”视角下微信“点赞”行为研究》中认为点赞分为6种模式。普通模式即懒得回复或者想不到回复什么,只得点赞;调侃模式意为亲密关系之间的互动;疯狂模式指不管啥内容,习惯性点赞;存在感模式常见于无聊者刷屏,点赞即存在;偶像模式,这个点赞一般送给自己的“男神”和“女神”;利益模式则是微信里常见的“集赞送礼品”等活动。


  点赞操作极其简单,却可以很大程度地满足使用者的情感需要。1973年,卡茨、格里维奇和赫斯将关于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及心理功能分为5类,其中一类即是情感需要。微信使网络互动从原有的“弱关系链”向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强关系链”转变,从而实现了基于个人通讯录的社交网络的创新互动。


  每一次点赞背后都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色彩,关心、支持、感谢、欣赏、关注、喜悦、分享、新奇等,无时无刻不在满足人们情感释放的需要。作为一种受众互动行为而流行,微信点赞确实满足了个人情感宣泄的需要,满足了个人使用者社会整合的需要,加强了使用者与家人、朋友等的联系与互动。


  微信点赞有着种种好处,但也充斥着负面因素,比方过度营销带来的审美疲劳;人们越来越注重点赞这一形式而淡漠了线下的人际关系,甚至产生反感;还有就是“疯狂模式”点赞实际上是缺乏人文关怀的破坏行为,这种行为常见于怀念逝者内容的朋友圈,遭遇不分青红皂白就点赞的朋友等等。


  北大教授:“点赞”体现互动渴求


  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看来,“点赞之交”是新媒体时代下,人们互动需求的一种体现,“点赞表现出一种正向的态度,点赞的人心态是渴望与朋友交流的,同时一个小小的赞也会给人以积极的反馈,就是说接到‘赞’的人,心情会是愉悦的,没有孤独感。”


  由于上了年纪,夏学銮自己很少有时间经营社交网络,也不用微信。但是对于“点赞之交”的了解却由来已久。2009年社交平台facebook在页面中加入“Like”按钮,就是一种点赞功能的初始应用。后来被应用于各类社交平台,成为人们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越来越依赖的一种表达。


  本报记者通过随机调查了解到,大部分人都认为“只点赞,不评论”其实没什么实质意义,是一种相对廉价的交流方式。但夏学銮却觉得,不能小瞧了“点赞之交”,认为从社会心理学上分析,“点赞”可以成为加深友谊发展的良好契机。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朋友在你每一条朋友圈下面都点赞,一来二去,你也会留心关注这个朋友更新的信息,沟通或许就会增加。“有的网友可能都没见过,就加了微信,要是网上聊得投缘,线下的友情也会升温的。”夏学銮对记者说。不过,夏教授也提醒年轻人,要小心网络骗局,“不排除有些人靠点赞留言拉近关系后行骗。”


  心理学专家、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都弘也表示,点赞行为确实能反映出互动的需求,“总点赞的人肯定有一种渴望与别人亲近的愿望,或许这种亲密感并不完整,也未必就能转化为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但是鼓励和赞美的本质还是一种需求。”


  至于有网友抱怨的“点赞”和“求赞”是一种病态心理,都弘觉得,从目前接收到的病例看,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了。“有手机依赖的,有不刷朋友圈不舒服的,但好像没听过谁不点赞,或者不被点赞就产生心理变化的。”


  文/记者康宇 李毅(转于网络)


标签: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www.simaqingshan.com/post/332.html

已有 3 位网友参与,快来吐槽:

网友昵称:厚德六日
3楼厚德六日游客2016-11-15回复
我还是喜欢人家评论,这样就觉得自己不孤单了。 http://www.ihdjx.com/ProductList_359.html
网友昵称:厚德六日
2楼厚德六日游客2016-04-15回复
我还是喜欢人家评论,这样就觉得自己不孤单了。 http://www.ihdjx.com/ProductList_359.html
网友昵称:厚德六日
1楼厚德六日游客2016-01-03回复
我还是喜欢人家评论,这样就觉得自己不孤单了。 http://www.ihdjx.com/ProductList_359.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