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三十一:《鬼斧神工》 《莲浦村里的鬼怪故事》

系列之三十一:《鬼斧神工》 《莲浦村里的鬼怪故事》 莲浦村里的鬼怪故事 精彩小说 第1张

  张老顺说,在莲浦一带,有一种称谓叫匠人。匠人是很受人尊重的职业,村民们称他们为手艺人,干的是巧活儿吃的是巧饭,不像那些土里刨食的庄稼汉,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还常常吃不饱穿不暖。


  我说,这个我知道,不光莲浦村,其他地方也有匠人,不就是木匠吗?


  张老顺笑了笑,说:木匠只是匠人里面的一种。莲浦村的匠人很多,除木匠外,还有铁匠、石匠、篾匠、条匠、毡匠、毛毛匠等等。


  铁匠、石匠我知道,篾匠也听说过,但条匠、毡匠、毛毛匠却是第一次听说。我感到稀奇,对张老顺说:怎么莲浦村这么多匠人?看来这些匠人身上一定有不少故事。


  张老顺说:那是自然。其他匠人的故事以后再讲。咱们今天先讲木匠的故事。一是因为上集故事中曾经提到了木匠,但还远没有交代清楚。二是在所有匠人中,木匠堪称是领头羊,因为这一行最不好干,不仅门槛高不好进,即便进去后如果个人资质灵性达不到,也当不成一个好木匠。


  这时,我忽然想起来上集故事中虽然多次提到了那个木匠,还说他建造了戏楼,他的生日还被用作莲浦村庙会的日期,但为什么没有提及他的姓名呢?这么大能耐的一个木匠不可能没名没姓吧?我把疑问对张老顺讲过,张老顺说:这个木匠当然有名有姓,而且闻名莲浦周围十里八乡,然而上一集故事主要讲的是戏楼里发生的怪事,就没有提及木匠的名字。这一集主要讲木匠,你自然就能知道他的名字了。


  张老顺说,这位木匠是他们的本家,姓张,叫张宝儒。张宝儒的头上长着一个核桃大小的肉包,所以村民们不喊他的名字,都叫他张包肉,是一个绰号。其实张宝儒还有一个非常雅致的名号叫:鬼斧神工。这是一位识文断字的教书先生为他起下的名号。


  鬼斧神工这个成语我当然不陌生,现在用它来称呼一位木匠,可见这位木匠的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于是就问张老顺,这位张宝儒木匠都有什么能耐,能被教书先生冠以如此响亮的名号?


  张老顺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其实张宝肉最拿手的木工活儿只有两样,一样是做棺材,另一样是投犁。


  我问:做棺材我能听得懂,但不知什么叫做投犁。


  张老顺说:投犁就是做犁地的工具,就是做犁杖。


  我有些不屑,撇了撇嘴说:就会这两样技艺,还称得上鬼斧神工?言过其实了吧!


  张老顺则郑重其事地说:别说他还会两样。作为木匠,哪怕只会一样,如果做得出类拔萃,也应该称为鬼斧神工。什么叫一招鲜吃遍天?这就是。


  张老顺说的确实在理,艺不在多而在于精。我问:张包肉的一招鲜究竟鲜到何种地步呢?


  张老顺说:就说投犁吧,他做出的犁杖不用人扶,可以在耕牛的带动下走一二十丈的地头。


  走一二十丈的地头还不用人扶犁?山区地块都小,一块地顶多也就是亩二八分的,大致是一二十丈的地头,这就是说,莲浦村犁地根本用不着人费劲,一头牛一副犁杖就行了!我深感诧异。


  你说对了,莲浦村耕地基本不用人费劲。人只须在牛掉头的时候,把犁杖调转一下方向即可。我听本家一位老人说,他见过张包肉的犁杖犁地,行进的平平稳稳,甚至比有人扶着犁还稳当。由于山区地块坑坑洼洼不平整,人走在这种地块上大多也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扶犁就会不稳当,而没人扶的犁却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你说怪不怪神不神?张老顺唏嘘着说。


  这可是太神了!投犁是张包肉的一手绝活,做棺材呢?它又绝在何处呢?在我看来,棺材这种木器是埋在地下的,做的再好过几年都会烂掉,要那么好干啥?


  张老顺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这样想,可过去的人却不这样想。我听村里的老人说,张包肉曾给一户有钱人做棺材,整整做了三个月。本来东家还想把工期再拉长一些,无奈张包肉的老婆病了催他赶紧回去请医生,不得已只好缩短工期。


  我又有点不理解了,问:他可以先回去照料老婆,等老婆病好后再回来接着做嘛!


  哈哈,你不是莲浦人不知道莲浦的风俗。做棺材这个活儿中间不能停顿,必须一次性做完。一次性做完,是一个棺材;分开做就是两个棺材,也就是说这个人死了两次,这是很不吉利的,也是东家最忌讳的事情。


  这个莲浦村真是怪,本来挺简单的事情一到这里就复杂百倍。我不胜唏嘘。


  谁说不是呢?别说你们外地人,就是我们莲浦村民也有这个体会。咱还说木匠张包肉。他做的棺材好到什么程度呢?早年前乡下没有铁钉一类的东西,木器的连接靠的是卯榫,讲究的是可丁可卯,那个尺寸要掌握的十分精确。张包肉做出来的棺材,里面放上清水,三天之内缝隙处漏不下一滴水来。你说这该封闭的何等严实呀!


  我听了又是一惊:哎呀,一副棺材做到如此地步,也算是极品了。


  谁又说不是呢!张老顺的脸上也呈现出赞许的神色,嘴里还不住的啧啧。


  张包肉是怎么练就这套鬼斧神工的高超技艺呢?是不是得到了什么家传秘方之类的东西?我问。


  张老顺又习惯性地装上一袋旱烟,吧嗒着抽上两口,才慢悠悠地说:有没有得到家传秘方之类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张包肉得到过高人指点。现在,我就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你。


  莲浦一带的习俗,匠人一般多为祖传,父亲会把手艺传给儿子,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当地人称其为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张包肉却是例外,他的祖辈没有一个当木匠的人,而且也没有听说他拜过什么人作师父。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有这么好的手艺,居然没有收过一个徒弟。不收徒弟也算罢了,或许他存有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想法,但总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子吧?奇怪的是他也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两个儿子好大岁数了还当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最终干了别的,以后的故事里再讲)。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老婆亲属多次求他把这两手绝活传给两个儿子,他们有了这么好的手艺就可以吃穿不穷,不比风里来雨里去在地里侍弄那几亩庄稼强吗?


  遗憾的是,无论谁来劝说,张包肉始终不为所动,不愿意把精湛的木工手艺传给儿子们,惹得老婆和两个儿子极不高兴,很长一段时间不搭理他。还是在那年,木匠建造了戏楼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快不行了时,老婆儿子才和他恢复了亲情关系。张包肉弥留之际,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抱怨我。我当了一辈木匠,会做的木工活儿也不少,但只有投犁和做棺材这两样拿的出手的绝活儿。可是,唉,这两样绝活儿又、又......不是我不愿意传授给你们,是、是......唉,即使我有心传授给你们,我、我也无法做到。不传授给你们是为了你们好;传授给你们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听了父亲这几句话,两个儿子都糊涂了:你这么好的手艺传给我们怎么就不一定是好事呢?


  张包肉说:你们知道为父这个木匠的来历吗?


  两个儿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听村里人说你没有拜过师,那是你天资颖慧无师自通。


  张包肉说:其实我是拜过师的,只不过别人不知道我也没有说过罢了。我的师父不是一般的人。准确地说,他们并不是人。


  不是人?那他们是什么?俩儿子惊讶地问。


  一个是鬼,一个是神。张包肉回答。


  鬼和神?这怎么可能?俩儿子听了,惊慌地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为父已经到了这个时候,难道还有哄骗你们的必要吗?张包肉说。


  俩儿子说,那你过去怎么没有和我们说过这件事情?


  张包肉说,过、过去是没有说过。其实,直到现在我也不愿意告诉你们。只是怕你们因为我不传授绝活儿而记恨我一辈子,这才......


  上集故事里讲到,张包肉喜欢唱戏。原来他的木工绝活与喜欢唱戏有点关系。张包肉在七八岁时,有一次看见木匠给一户人家盖房,盖完房又打了不少家具,觉得木匠挺奇妙,就爱上了这个营生。待他十五六岁时,就开始学着做木工活儿。他心灵手巧,做木工活儿全是无师自通。不过做木工也和唱戏一样,得有名师指点,没有名师指点光靠自己的悟性还不够。有一年相邻的砂口村过庙会唱大戏,张包肉去看戏,在一户人家的院子边看见有个木匠正在做棺材。那棺材做的真叫漂亮。他当时想,一个棺材也能做成如此模样,做其他木工活儿肯定也是一把响当当的好手。于是,张包肉的脚步就不由自主地移动到院子里。走进棺材一看,棺材前面的堵头处竟然还刻着一些人物画,是用木工凿子凿刻出来的。再仔细一瞧,这些人物都穿着戏装,显然是一出戏文。张包肉也演过戏,但却想不起这是哪一出戏。虽然不知道画图出自哪一出戏,但他看得出这些人物都凿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木板上凿刻人物画图,可跟在宣纸上用毛笔画画不同。木板是硬的,凿子为铁柄钢刃更是硬得很,如果没有高超的绘画才能和过硬的木工技艺,是完全干不了这活儿的。而眼前的画图竟然如此完美无缺,张包肉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好!


  听见有人叫好,正在干活的木匠扭过头来看了一眼张包肉。张包肉这时也正好扭过脸来看木匠,二人的眼光碰到了一起。木匠看到张包肉稍稍愣了一下,倒也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就又低下头忙他的营生。但张包肉看见木匠,忽然觉得嗓子里像塞了一把猪毛,扎得痒痒,觉得很不舒服。究竟怎么个不舒服,却又说不出来。既然看着不舒服,张包肉就想不再看木匠,但似乎又由不得自己,看了一眼又一眼,应该说目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张包肉看木匠,越看越觉得奇怪。当时天色已经快到中午时分,太阳当空,温度较高,张包肉静静地站在地上身上就汗津津的,可这位木匠似乎没有感到丝毫的热,额头上一丝汗珠都没有。这是一个什么人,怎么不怕热?待张包肉的目光往木匠的身后看去时,惊讶地差点喊叫出来——原来木匠的身后没有身影!张包肉虽然不识几个字,但也懂得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物体,只要有形体,在阳光照射下都会出现自身的影子,这就叫如影随形。然而眼前,在如此强烈的阳光下,这个木匠却没有自己的身影,这是什么缘故呢?没有身影,是不是就没有身形呢?可没有身形,眼前这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呢?突然,张包肉脑海里如同闪过一道电光——这、这个木匠可能不是个人!不是人又是什么呢?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鬼怪一个,就是阴魂一缕!


  想到这里,张包肉有些害怕,这可真是应了那句俗话:活见了鬼!在民间习俗里,活见鬼是倒霉的意思。自己的日子本来就过得挺勉强,如果倒了霉,以后的日子还怎么往下过呢?想到这里,张包肉迈开脚步就要走。不料这时木匠开口说了话:年轻人,你为什么要走呢?


  张包肉不由自主地收回刚刚迈出去的一只脚,想回答又不敢回答,彳亍了好一阵。


  木匠见状,嘿嘿着笑了几声,说:好个聪明的小伙子。你大概已经猜出了我的身份,既然知道了我的身份,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就是一个匠人,你看,这不是正给人家做木工活儿吗?


  看来木匠已经洞察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张包肉想,我想走现在恐怕也走不了了,人走得再快也快不过鬼魂呀!于是,他索性站在原地对木匠说:师傅的手艺可真不错,特别是这幅戏画凿刻得真是好!


  木匠听了心里一动,说:你能看出我的木工活儿质量高低?还能看出这幅画的好坏?不简单哩!


  张包肉说:不瞒你说,我也是个半截手(莲浦一带指没有拜过师的匠人)木匠。虽然不会画画,但我喜欢唱戏,懂一点戏文。


  木匠一听,停下手中的活计,若有所思地说:看来你和我的兴趣有一样的地方,我也喜欢唱戏,不然也不会在棺材上凿刻戏文了。对了,你刚才说自己是半截手木匠,那为什么不拜个师父呢?


  张包肉说:家里穷,拜不起师父。再有就是当地那些木匠的技艺都一般化,我虽然是个半截手,但还真瞧不上他们那几把刷子。


  哈哈,心气还挺高的嘛!木匠思忖片刻说:既然你说我的木工活儿和图画都好,愿不愿意拜我为师呢?一般说来,大都是徒弟想学艺主动找师父,而师父主动找徒弟的比较少。木匠为什么想要张包肉做他的徒弟?恰恰是看上了他头上的那个肉包,他说那是个小脑袋。你想想,一个人长着两个脑袋,那该是多么聪明的人呢!


  张包肉自然知道拜师的重要性。拜一个好师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以日精技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匠人。面前这一位,技艺确实高超,可、可、可他明显不是个人啊!这要是让家人和乡亲们知道自己拜了一个鬼魂做师父,那以后还怎么面对大家?想到这里,张包肉有点犹豫,没有立刻表态。


  木匠似乎明白了张包肉的心思,说了这样一句挺有哲理的话:唉,我说大海很漂亮,你却说它淹死过人。一个人和一个人看法不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能勉强。说完,就又低头忙活自己的活计去了,不再搭理张包肉。


  正是木匠的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打动了张包肉的心。是啊,我学的是能耐,只要他有好能耐,又是真心实意教我,就是鬼又有什么不可?我看眼前这个鬼倒也挺不错的,起码没有害人的心。如果他想害我,我现在还能够直挺挺地站在这里吗?恐怕早是棺材里的死尸了。于是,张包肉对着木匠跪下来,磕了三个响头说:师父在上,请受徒弟一拜!


  木匠一看这个架势,回过身来想用手把张包肉拉起来。当他的手快要接触到张包肉的身体时,张包肉突然打了一个激灵!上半截身子不由地往后仰了一下。


  这一仰不要紧,木匠马上意识到犯了个错误:自己的阴气太重,这个阳间的小伙子承受不住。情急之下,他随手拿起身旁的木尺插在张包肉的腋窝内将张包肉托了起来,说:你已经拜了我,是在我没有注意的情形下拜的。我暂且收下你这个徒弟,只是有几个问题,要和你讲明白。你如果认可,我就是你的师父;如果你不认可,就不是师父,顶多算是个师傅,当然你也放心,日后我也会把平生所学尽数教授于你。


  张包肉一愣,问:师父和师父有区别吗?


  木匠说:当然有。比如你出门,需要人帮忙,要礼貌的称一声师傅,但不能叫师父吧?


  这倒是,师傅可以随意叫,但师父却不能随意乱叫。张包肉信服地点点头。随后又问:什么问题?师父但讲不妨。


  第一个问题,我这个木匠其实也是半截手。木匠说。


  不对呀,你的手艺如此好,怎么也是半截手?张包肉说。


  木匠告诉张包肉,他也没有正儿八经拜过师。木匠生前见过一老木匠做活儿,那活儿奇妙极了,就想拜他为师学艺。不料老木匠不是阳间的人,对木匠说,我这几门功夫确实绝,但学会以后要折活人的寿。学会一门折寿十年。我一共三门绝活,全学会折寿三十年,你愿意不愿意学。这一番话把木匠说傻了。学会木匠活儿还要折寿,那谁还愿意学这个?可那老木匠的活儿又确实巧夺天工,让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也不知道是那根神经搭错位置了,木匠当时就同意了,后来就跟着老木匠学。他的三门绝技是做棺材、做锅盖、建戏楼。他做的棺材密封的特别严实,水滴不漏。非常凑巧的是老木匠也爱唱戏,所以总是在棺材前面的堵头上用凿子刻画一些戏文中的人物。第二件是做锅盖。锅盖看似简单,但做好了不容易。一般木匠做的锅盖,用一段时间后就会裂开缝隙而漏气,但老木匠做的锅盖,锅坏了它也不坏。第三件是建戏楼。他建的戏楼特别收音,可以弥补演员嗓音的缺陷,也就是说,尽管演员唱的不怎么样,但台下的观众听着依然非常好听。木匠下决心跟他学。三门绝活都学会了,但却少活了三十年。他说自己今年才四十岁。本来我有七十多年的寿数,却已经去世三十年了。说到这里,木匠轻轻地叹了口气。


  木匠又接着说,你跟我学技艺,我看不必学三门,只学一门即可。你的资质非常好,是个做木匠的材料,这也是我看上你的主要原因。你说,愿意学哪一门?


  那我就学做棺材吧,张包肉说。


  也好。学会这一门技艺你就可以吃穿不愁了。世上的人谁都有个死,谁死了不做副棺材呢!而且我知道你的父辈弟兄三人,只有你一个男丁,老张家还指望你传宗接代呢,学多了要折寿,倒不好。


  张包肉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家庭情况?


  当然知道。你是莲浦村人。莲浦村张家那是一大家族。凡事都要讲个缘分,今天你来这里看戏,也算咱们有缘分。这家的老爷子今年八十多岁了,头几年就找人为他做棺材,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三个月前才找到我。


  张包肉问:你的身份东家可知晓?


  木匠说:他们不知道。我在他们面前就是一个正常的人。见到你以后,才显露出我的本来面目。要不说咱们有缘分呢!


  张包肉点点头说:看来咱们真是有缘分。只是莲浦一带有句俗语叫“风怕日头掉,鬼怕公鸡叫”,意思是说,阴魂最怕太阳,不会在大白天出现的。现在看来,这句俗语也不切合实际了。


  木匠说:这句话也不能说全错,我们不习惯在大白天出现,但不是一定不能出现,毕竟和阳间的人不一样。


  张包肉说:师父所说的这一条我可以答应,就学一门吧。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


  木匠接着说:第二个问题不难做到,你在活着的期间不可以把拜我为师的事情告诉阳间的任何人,包括你的妻儿老小。我现在把拜师老木匠的事情告之于你,是因为我和师父都已作古。


  张包肉问:师父难道没有子女吗?


  有,有两个女儿,但世界上哪有女人学木匠的呢?所以,这段拜师经历也用不着跟她们讲。


  这个问题为徒也答应了。张包肉点点头说。


  第三个问题,木匠说,算为师求你了。


  张包肉一听,诚惶诚恐地说:师父这是说的哪里的话?你尽管直言,为徒照办就是。


  木匠说:我传你的这门绝活,希望终止在你的手里,不要再往下传了,伤人害命的事情还是不干为好。据说,祖师爷身上有几十种绝活,就是折寿这一条太霸道,传授下来,每一个徒弟少学几种,传来传去传到我这里就剩下了三种。传一种给你,你就别往下传了,技艺再好也不如生命贵重呀!


  张包肉思忖了一阵,觉得师父的话说不错,技艺再好也不及活着好,就说好,我答应。


  从此以后,张包肉就跟着师父学起了做棺材。张包肉很聪明,不仅把师父的本领尽数学到手,还有所发挥。他在棺材的顶部留了一个小洞,设计了一个开关,平时漏气,但一旦进水后,开关就自动关闭起来,做到了滴水不漏。他为什么要留一个小洞呢?原来张包肉听老人讲,有些人死后还留有一些气,有缓过来的可能,留个气洞就憋不死人。莲浦村一带人死后不马上下葬,要在外面搁置三天就是为了给死人缓气提供条件。除了做棺材以外,别的木工活计,比如盖房屋建戏楼打家具等等,虽然不是受教于师父,但张包肉同样做的美轮美奂,在莲浦村周围十里八乡甚至是太行山一带都是闻名遐迩。


  ......


  两个儿子听了父亲这一大段述说,终于明白张包肉为什么不愿意传授他们技艺了,原来是为了让他们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啊!


  大儿子问父亲:你还有一项绝技投犁。按你刚才所说,并不是师父所授,那又是谁教给你的呢?把它传授给我们也行啊!咱这里是山区,种地是离不开犁杖的。


  张包肉说:我正要告诉你们这件事情。这几年我给三里五乡的乡亲们投了好多犁,你们可发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二儿子说:倒没有发现有别的不同,就是你投的犁材质都是枣木的。这里面难道有什么说法吗?


  你说对了,我投的犁清一色全是枣木做的,这里面当然有说法。张包肉说着,脑海里闪现出多年前的一幕奇遇。原来,有一年张包肉到五十里以外的蒲台村给一家老人做棺材。做完后回家来,路过蒲台村外一片茂密的枣林处,他忽然听见里面有响声,像是一个人在说话。仔细一听,似乎是在喊他的名字。张包肉怕听得不真切,就往枣林中的声音走去。这回听得真真切切,确实是有人在喊他。张包肉很纳闷,蒲台离莲浦五十里地,自己过去从未来过这里,怎么会有知道自己名字的人呢?这个人怎么在枣林里喊自己?枣林本身并不稀奇,太行山区处处有枣林,但这个声音发自枣林里面就有点蹊跷了。


  张包肉一步步向声音走进,快走出枣林了,却还没有见到人,只见到迎面一棵粗大的枣树。这棵枣树要比周围的枣树粗好几倍,树冠像一把巨大的雨伞,树荫遮盖了半亩地。好大的枣树!张包肉情不自禁地惊呼一声。正在这时,忽听枣树上有人说话:你终于找到我了,我也终于见到你了!


  张包肉说:我没有看到你啊!


  呵呵,你看到这颗枣树就行了,这就是我。


  你是枣树?枣树怎么还会说人话?


  枣树是不小。但你总得让我看看是什么模样吧?


  你不怕?


  连鬼我都见过,还怕神吗?


  呵呵,你可以见到鬼但不可以见到我。哎,这么跟你说吧,鬼一般都是人死后变成的,可你听说哪个人死后变成神的?我是树神,可能是道行还浅,不会变人形,怕吓着你。树神叹了口气说。


  张包肉听了,觉得树神说的也有一些道理,光听说人死了变成鬼,还没有听说有变成神的。就问:你叫我来有什么事情?


  树神说:你跟着鬼师父学会了做棺材,但那个东西太晦气,你做的再好人们心里也别扭。我教你一套让人喜欢的木工手艺,行不行?


  这话还真戳到张包肉心上了。虽然他的技艺精湛,全家人不愁吃不愁穿,但别人看他的眼光总是另样。他从人前走过,背后总有人指指点点,说这个人是做棺材的。村里人没有特殊事情都不找他,还尽量躲着他走。现在有人教他新技艺,张包肉自然求之不得,于是问:你也是木匠?你能教我什么技艺呢?


  我是不是木匠你先别管。我教你投犁怎么样?这是一种每村每年都要用到的农具。树神说。


  我投过犁,还用你教吗?张包肉听了不以为然。


  我知道你投过犁,但你那叫投犁吗?我教你投的犁不用人扶,它自己直立。


  不用人扶?自己直立?那敢情好。张包肉正想表示感谢,突然想起人们常说的,天上掉馅饼一定是陷阱,自己和树神毫无渊源,他为什么会教给自己?别是对我有所图谋。我可得多加小心了。再说,他连个身形都没有,怎么教我?


  张包肉正在犹豫,树神又发话了:我知道你在怀疑我,这也难怪。现在我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你。我是早年间蒲台村一个老乡栽下的一棵枣树。因为这个地方面对阳光,水土也好,所以我就比别的枣树长得粗大茂盛。由于我所处的位置得天独厚,所以吸取了天地之精华,最终成了神,当然用你们人类的话说是成了精怪。我教你投犁,就是为了报答你的恩情。


  张包肉听了大惑不解,说:你想报恩应该报答栽树的人,报答我干啥?而且我这是第一次来这里,又怎么与你有恩呢?


  说有恩就有恩。你是莲浦村人。栽我这棵枣树的那人的后辈有一分支落户到你们莲浦村了。有一年,他们中间有个媳妇和丈夫生气喝了砒霜死了,是你给做的棺材。后来她又活了过来,是棺材上的那个小洞救了她一命。自从我被栽到这里,多少年过去了,我长成了参天大树,非常感念栽我的那个人,总想报答他。你救了他的后人,所以我报答你也就等于报答了他。还有,为什么教你投犁,就是你的生日是在农历的四月中旬,这个时间段正是太行山一带农耕的大忙季节。庄稼人靠种地生存,投张好犁也是为老百姓做好事。你的生日恰逢其时,或许还能成为莲浦村的一个纪念日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张包肉诧异地问:那你怎么教我呢?


  我无法为你实际操作,你只要照我说的去做就行:用枣树的根部做犁杖即可。


  我以前也做过枣树根的犁杖呀!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还有一点我要告诉你,这也和你的木匠师父一样,希望你健在时不要把我的事情告诉你的家人,我只给你报恩,你这点阴德不能惠及家人,恕我直言。犁杖还是那个犁杖,它不倒是因为我在旁边扶着呢!


  张包肉恍然大悟。树神就是树神,自有人的力量无法达到的地方。自己农历四月十六日的生日,果然成为莲浦村庙会的节日。


  两个儿子也恍然大悟。他们终于理解了父亲不传授技艺的真实原因。


  ......


  张老顺讲完了木匠的故事,我也恍然大悟。突然,我的脑海里冒出个念头:木匠的两个儿子没有学木匠,是不是还在种地呢?


  张老顺说:没有,他们一个做了石匠,一个做了铁匠。


  一个做了石匠一个做了铁匠?我若有所思,不由地小声喃喃道:这一家人都点意思。


  张老顺问我:你在说什么?


  我说:不当木匠就当石匠和铁匠,看来他们有着匠人的基因。


  张老顺说:不错,用一句文辞说就叫天赋。


  匠人之家必定是故事之家,我说,不知道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


  张老顺说:有道理,很有道理。石匠和铁匠的故事比他们的木匠父亲更精彩。好吧,下一集咱们就先说石匠的故事,请看第三十二集《石破天惊》。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www.simaqingshan.com/post/3257.html

已有 2 位网友参与,快来吐槽:

网友昵称:访客
2楼访客游客2021-05-15回复
莲浦村里的鬼怪故事写的非常不错。现在网站上的鬼怪故事不少,但说实话故事性都不强,除了故意渲染气氛让人起鸡皮疙瘩,没有任何故事情节。莲浦村的鬼怪故事就不同,它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头有尾有来有去,让人觉得有意思,特别是采用连载的形式,每集一个故事,但与上下集又有联系,让人感觉到这个莲浦村真是奇怪得很,引起读者很大的阅读兴趣。在文字方面,作者也很讲究,遣词造句很规范,这一点极为难得。现在网上的文章由于准入门槛低,错字病句连篇累牍,然而莲浦这个连载却极少出现类似情况,可见作者不仅是个编故事的高手,文字水平也不低。期望看到更多的连载故事,也耐心等待作者最后揭秘,一个小小的莲浦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多的鬼怪故事。
网友昵称:新闻头条
1楼新闻头条游客2021-05-08回复
文章不错支持一下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