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纵横家:王闿运

中国最后一个纵横家:王闿运 感悟文章 第1张

  如果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纵横家,大概非晚清名士王闿运莫属了。王闿运生于1833年,卒于1916年,其一生大致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在晚清风云际会、诡谲多变的动荡时代,推崇纵横术的王闿运奔走于权贵将帅之间,希望以纵横术闻达于诸侯,然而时势异变,今非昔比,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纵横家,虽史笔如椽,名动天下,但却命运乖觉,屡屡献策无门,空负纵横之术而无处施展。?


  1、站错队伍


  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壬父"颠倒之则如"文王",可见其志趣不凡。


  王闿运幼年聪慧,14岁就已"文翰颇翩翩"。他19岁参加县试,取中第一名,25岁中举人。平素不喜理学,注重通经致用,擅长"纵横之术"、"帝王之学"。


  1859年,王闿运入京会试,以文才耸动一时,得到了当时的权臣肃顺的青睐,与他约为异姓兄弟,请他在家设馆教授,并愿出资为其捐官。但王闿运心高气傲,耻于以此入仕,遂遨游于肃顺等公卿大臣及各个文友之间,既增长阅历,又结识要人,就连咸丰皇帝也闻其大名。当时,左宗棠为人构陷,王闿运在肃顺处为之疏通,为解救左氏起了重要作用。此时的王闿运纵横捭阖,名声远播,处于一生中的最辉煌时期。若假以时日,王闿运必当飞黄腾达。


  然而世事易变,咸丰帝死后,那拉氏联手恭亲王奕与肃顺等八顾命大臣争权夺利。这时王闿运正在家中守母丧,政治嗅觉异常敏锐的他感到一场政治风暴即将来临,遂致书湘军统帅曾国藩,劝其自请入朝,与肃顺等共辅幼主,阻止那拉氏掌权。但历来小心谨慎的曾国藩没有冒这个险,王闿运的纵横术失败了。


  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诛杀顾命大臣肃顺等人,王闿运不得不远遁他乡,以避肃党之嫌。他写诗咏吊肃顺,"当年意气各无伦,顾我曾为丞相宾。俄罗酒味犹在口,几回梦哭春华新。"这次站错队伍,对王闿运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他一生命运乖觉的肇端。


  2、误学蒯通


  王闿运与曾国藩都是湖南人,早在湘军草创之初、曾国藩屡败屡战的情况下,王闿运即与曾国藩等湘军将帅交往甚密,可谓有患难之交。


  到了1864年,战场形势逆转,湘军已成为清廷对抗太平军的主力,曾国藩亦"奉旨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当时的曾国藩为击败太平军,极力网罗各方面人才。王闿运见曾国藩大权在握,就想投其门下,以求晋身之阶。


  当时曾国藩幕府人才济济,李鸿章、左宗棠都曾入曾国藩幕。然而对于当时天下闻名的大才子王闿运,曾国藩却弃之不用。各中原因,耐人寻味。


  原来推崇纵横术的王闿运竟试图说服手握重兵的曾国藩养寇自用,将天下大局逐渐导向三足鼎立之势。王闿运认为满清王朝根基已朽,太平天国内耗严重,惟有湘军的势力如日中天,如果曾国藩坐观成败,然后徐图进取,必能收拾残局。王闿运无疑是在效仿蒯通。当年的纵横家蒯通也曾游说一代名将韩信脱离刘邦,自立为王,与刘项相鼎足。


  如同蒯通没有说动韩信一样,王闿运也没说服曾国藩。当时四十多岁的曾氏面无表情地听着二十多岁的小同乡纵论天下,手指却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满了"谬"。无趣的王闿运只得离去。


  其实老谋深算的曾国藩已不止一次被人劝说自立了。但他终不为所动,"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当是他的真心话。


  王闿运空怀纵横之术,未能施售其万一,徒然感叹"贤豪尽无命,天意恐难凭","道在身将老,名轻愿不刊"。不到三十岁的他,已对仕途心灰意冷。可这又怪得了谁?晚清的时局,已不是纵横家的时代了。


  3、着史得祸


  同治三年,湘军一举平定太平天国。湘军众多高级将领加官晋爵,或总督或巡抚,顿时"风光无限"。这些大员享够荣华之余,就想到"盛世修史",以便青史留名、光耀千秋。而王闿运不仅才名颇盛,且与湘军将帅多有交往。由此,王闿运自然成了撰写《湘军志》的最佳人选。光绪元年,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出面,力邀王闿运主修《湘军志》。


  王闿运花两年时间,写下了洋洋洒洒11万字的《湘军志》。在撰写过程中,王闿运除亲身所经历及走访调查外,还设法借阅了军机处的大量档案,仔细阅读了曾国藩的日记,还请人制作了地图,在此基础上据实秉笔直书。在书里,他除褒扬湘军的功勋战绩外,对湘军创建初期的屡战屡败,对曾国荃攻破江宁后的纵军掳掠抢劫,对曾国藩战役指挥的"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毫不隐瞒,一一道来。


  王闿运如此作为,着实令湘军将领始料未及。他们本想借助王闿运的生花妙笔来为他们歌功颂德,没想到王闿运却将他们的伤疤和隐私暴露无遗。由此,湘军将领一致认为王闿运写的《湘军志》是"谤书","杀人成性"的曾国荃更是暴跳如雷,扬言要"宰"了王闿运。


  王闿运不得不作出妥协,将《湘军志》的雕板全部交给郭嵩焘毁弃才得以免祸。


  后来,王闿运顶住了湘军将领和湘籍绅士的巨大压力,又于光绪九年九月(1883年)在四川重刻再版《湘军志》。


  4、晚节有暇


  晚年的王闿运主要在着书授徒,其门人弟子甚多,着名的有杨锐、刘光第、杨度等。但王闿运的基本思想仍是纵横术及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经验总结出的帝王术,对世界和中国的大势却不甚了解,其言行与洋务派、改革派多有分歧。?


  民国建立后,袁世凯邀请王闿运就任国史馆馆长。但久历风雨的王闿运很快就感觉北京并非久留之地,不久即见机辞归。他离京返湘时,曾嘱弟子杨度"早日奉母南归,我在湘绮楼为你补上老庄之学"。显然,王闿运已经感到形势不对头,袁世凯并非成事之人。


  后来,袁世凯制造舆论意欲称帝时,王闿运曾致意劝阻。但当他的学生杨度盗用他的名字作为湖南官绅"劝进表"的领衔时,他却保持了缄默。袁世凯在举国讨伐声中死后不久,王闿运也辞世了。


  他的生活秘书兼编外夫人周妈,给他撰了一副挽联:"忽然归,忽然出,忽然向清,忽然向袁,恨你一世无成,空有文章惊四海;是君妻,是君妾,是君执役,是君良友,叹我孤棺未盖,凭谁纸笔定千秋?"


  周妈这副挽联,下联自叹,上联叹他,摹尽了王闿运纵横于官场的仓皇之态,也道尽了他寻觅封侯的沧桑之感,算是王闿运的一生总结吧。


  可怜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纵横家!??


标签: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www.simaqingshan.com/post/54.html

已有 2 位网友参与,快来吐槽:

网友昵称:评论者
2楼评论者游客2014-08-17回复
gank 开黑吧***//***kaihei8***
网友昵称:雪言舟语
1楼雪言舟语游客2014-08-16回复
说到纵横家,还是 苏秦张仪牛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