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丨清明寄语·感悟生与死

红枫丨清明寄语·感悟生与死 红枫 感悟文章 第1张

  要相信,爱与死一样强大。


  ----题记


  时常会想,人怎么会死去,而且会死很久,久得没有尽头。一直以来,很多人不想探讨和直面死亡,也许是逃避,也许是害怕,也许是这个词语太过阴郁凄凉,它会突然间扼杀生的喜悦和对生活的信心。


  从有记忆以来,常在乡间看到死人出殡的情景。十几个人抬着一口硕大的红漆棺材,前有执事,后有送葬队伍,还有吹唱班烘托气氛。浩浩荡荡,满街满巷,车队,人队,井然有序,若非死者亲友那种悲怆的哀嚎,简直无法想象这是在为死人送葬,那时的我太小,对于生离死别感知尚浅,每到村里办丧事便倍觉新鲜,可以看电影,看唱戏,就像庙会一样有趣,看热闹的心里占据很大一部分。那时的我对于死亡的理解也很肤浅,觉得就是人死了,办丧事,埋了,也就完了。对那种轰轰烈烈规模浩大的仪式感的兴趣超越了对死亡的深刻感悟,觉得很普通很平常。


  直到二十岁之后,随着阅历的增加,渐渐感觉到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再看出殡已经觉得眼眶酸涩,一种伤感和别离油然而生,死去的人会去哪?她们孤零零在荒郊野外冷吗?寂寞吗?深夜是不是也害怕孤单。那一刻总有一些疑惑萦绕心头,尤其爷爷奶奶,姥爷姥娘,大伯大娘等几位老人相继离去,更是加重了对死亡的理解和恐惧。这辈子都无法忘记当年奶奶临终前我在她身边,衰弱的她用一种凄凉无奈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眼角一滴浑浊的泪,癌症病痛的折磨已经让一个老人无力发出声音,病魔耗尽了她的元气,那眼神中依然有对尘世和亲人的留恋,以后的岁月那个眼神总是不经意浮现在我眼前,二十年了,历历在目,依然悲凉。那是她在尘世的最后一眼。她去了,病痛也消失了,一切回归寂静,第二年,爷爷也带着孤寂离开人世,人们都说夫妻之间感情好的话,先离开的那个人是幸福的,很有道理,剩下的那个人会带着悲痛思念孤独度日,没有强大的心理就会早早跟随而去。夫妻在尘世的每一天沉淀的依赖感都会成为死别后痛苦思念的根源,爱与痛总是并存。至今我都很庆幸父母虽历经家庭磨难依然还在身边,我也很同情亲朋中过早失去至亲的人,我懂的我永远无法理解他们的痛与伤。


  这就是死亡,活着的人将来都会经历的死亡,很多时候恐惧不一定是怕死,更是源于对死亡的神秘,一个活生生的人,生来一无所有,然后生活,学习,工作,繁衍,享受人间烟火的快乐,享受自然,友谊,爱情之美好,拥有的越来越多,却会在一刹那全部带走,不知所向。大凡消失的东西都有去向,但他们去了何方,没有人知道,没有去向的消失才不可思议。震颤迷茫之余,我在想,那些离去的亲人不管有没有灵魂,我们相信她们在宇宙的某一处安息着,享受不被打扰的宁静。我们在人世继续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活着的使命,享受属于我们的鲜活的意义。


  近两年,疾病意外猖獗,身边的亲人不断离开,父母越来越苍老,身体每况愈下,尤其公公常年不能自理更是让人感慨生命之脆弱。对于他们的担心总是时时萦绕心头,无论我们如何老去,只要父母在,这个世界就有希望在,有温暖在。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之后那里总是一个安静的港湾,可以去靠一靠,在那里我们永远是孩子。


  世间很多事情苦苦寻觅找不到答案,生与死与爱更是玄妙,尤其如今世事纷乱,意外和无常每日可听可闻,命运的魔爪在头顶盘旋,随时降落在头上。对于死的体悟愈深,对于生的热爱更烈,正因活着是有限的,才更显珍贵和可爱。说起生死,貌似很是消极,但彻悟了一切,虽然改变不了死亡的神秘和必然,却可以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可以活的自由而不泛滥,活的更紧凑,更充实,爱的更加勇敢,更加透彻。当我们未来也呼出最后一口气时,不管我们去向何方,也会少一些遗憾。


  又至清明,愿所有逝去的灵魂安息,愿活着的所有自己所爱的人珍惜拥有的一切,享受这美丽的春天,盛开的花朵。享受美妙的时间,美好的遇见。同一片天空下,狭隘的视野中,我们每一天同在,我们心中藏有爱,这就是值得的一切。



文丨红枫

标签:
作者:司马青衫
附庸风雅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遇见美好,聪明人是分享出去.)
版权所有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http://www.simaqingshan.com/post/2289.html

相关文章

已有 0 位网友参与,快来吐槽:

发表评论